目前應用的火電廠鍋爐脫硝技術中,選擇性催化還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簡稱SCR)法脫硝工藝被證明是應用最多且脫硝效率最高、最為成熟的脫硝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先進的火電廠煙氣脫硝主流技術之一。1975年在日本Shimoneski電廠建立了第一個SCR系統示范工程,其后SCR技術在日本得到了廣泛應用,大約有170套裝置,接近100 GW容量的電廠安裝了這種設備。在歐洲已有120多臺大型裝置的成功應用經驗,其NOx的脫除率可達到80%~90%。美國政府也將SCR技術作為主要的電廠控制NOx技術。
SCR法是一種燃燒后NOx控制工藝,關鍵技術包括將氨氣噴入火電廠鍋爐燃煤產生的煙氣中;把含有NH3(氣)的煙氣通過一個含有專用催化劑的反應器;在催化劑的作用下,NH3(氣)同NOx發生反應,將煙氣中的NOx轉化成H2O和N2等過程,脫硝效率≥90%。目前,利用該項技術的產品在全球占有率高達98%,居世界發達國家煙氣脫硝技術首位。
在我國,1995年第一次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時,就在增加的有關條款中要求“企業應當逐步對燃煤產生的NOx采取控制的措施”;1996年修訂火電廠排放標準時,對新建30萬kW以上火電機組提出了NOx排放控制標準,《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03對新老機組提出更嚴格的NOx排放濃度限值;在2003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中,也規定對NOx征收排污費,征收標準與SO2相同;電力工業環境保護“十五”規劃中,提出“大力推廣低氮燃燒器及采用分級燃燒技術;現有20萬kW火電機組開始啟動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十五”期末,力爭在運行鍋爐上完成排煙脫硝工業示范試驗”。20世紀90年代建成的福建后石電廠60萬kW火電機組已建成排煙脫硝裝置,NOx排放濃度85 mg/m3,遠低于650 mg/m3。由此可見,對火電廠排放NOx實行總量控制已具備法律、排放標準、排污收費、治理技術等方面的條件?!笆晃濉睂痣姀S排放NOx實施總量控制將是最佳的時機。
相對于火力發電脫硫,煙氣脫硝是控制火力發電污染排放的更高要求。由于技術的特殊性,煙氣脫硝裝置必須與電廠建設同步進行。2005年4月,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主持召開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及SCR脫硝裝置預留方案專題研討會,對在大容量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的建設中預留煙氣脫硝裝置的設計方案進行了分析研究。根據GB13223-2003中“第3時段火力發電鍋爐須預留煙氣脫除NOx裝置空間”的要求,結合我國火電廠脫硝技術現階段的實際情況,2004年1月1日起新建的300 MW及以上容量燃煤鍋爐,須暫按SCR預留脫硝裝置空間。重點對SCR反應器布置場地預留、催化劑層數及荷載預留、爐膛瞬態防爆壓力的選取、空預器改造條件預留、引風機改造條件預留、電除塵器設計選型要求、還原劑儲存、制備場地的預留等技術方案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并形成了初步意見。
2005年,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與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正式簽署了脫硝SCR技術轉讓協議,成為國內首家引進脫硝技術的企業。此次哈鍋SCR脫硝技術轉讓協議的簽署,將為我國燃煤電廠控制NOx排放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